淨住寺
現在的淨住寺是禪宗黃檗宗佛寺,據說由高僧圓仁(794-864;見小檔案)所建,當年原本屬於天台宗。寺廟後來曾遭廢棄,但在葉室家主的主持下,於1261年至1264年再度興起,並由高僧睿尊上人(1201-1290)重建為律宗寺院。1272年,葉室家主辭世後被供奉在這裡,淨住寺自此成為葉室家的菩提寺(安葬並祭祀祖先的家廟)。寺廟的繁榮一直持續到「應仁之亂」(1467-1477)——由地方大名(日本封建時代的領主)間的鬥爭引發的內戰,與京都的其他多處寺廟同樣,這座佛寺也毀於這場戰火。葉室家於1689年重建寺廟建築,並邀請高僧鐵牛(1628-1700)將其改建為一座禪宗黃檗宗寺廟。
1661年,中國僧人隱元(1592-1673)在京都建造萬福寺,開創了日本佛教禪宗教派黃檗宗。在中國,黃檗宗屬於禪宗臨濟宗的分支,傳入日本後卻獨立發展了200多年,最終與中國的本源宗派分離。隱元引入的思想帶著濃烈的中國明代(1368-1644)印記,在寺廟建築、服飾、喪葬儀式等方面都與日本原有宗教有諸多差異。而其中一項重要的區別在於僧人持誦佛經時使用的是中文。與日本禪宗的其他宗派不同,黃檗宗在念誦梵唄時還會使用「引磬」(一種缽狀小鈴)和大太鼓。此外,本堂(正殿)裡供奉的佛像身著裝飾龍紋的朱紅色法衣,這也與臨濟宗截然不同。
淨住寺之地
從正門到本堂(正殿)的參道兩旁,種滿了日本楓樹和兩種罕見的竹子——四方竹和龜甲竹。四方竹的竹竿細而方,柔嫩的竹筍是秋季餐桌上很受歡迎的一道菜。而龜甲竹的竹子粗而圓,竹節中間交替向外凸出,仿佛龜甲一樣隆起。
寺廟內有兩座建築物,即本堂和方丈(住持的居所),本堂仿照中國明代(1368-1644)的寺廟風格建造,地板是夯實的泥地。與日本臨濟宗和曹洞宗的寺廟不同,黃檗宗僧侶穿著鞋履進入本堂於本尊前誦經修行。正殿的後面是三座排成直線的較小殿閣,分別是位牌堂、開山堂和壽塔,裡面供奉著寺院的供養人葉室家和開山住持鐵牛(1628-1700)的牌位等遺物。
住持的居所「方丈」由伊達家族捐贈,通過長廊與本堂相連。這棟建築原本是伊達家的大名(日本封建時代的大領主)的住宅,室內設「鶯聲走廊」(夜鶯地板),一旦刺客入侵,地板就會發出類似夜鶯鳴叫的響聲;壁龕的牆上隱藏了一個洞,連接著非常時刻逃跑用的暗道。方丈也被用作訪客的冥想空間,對面是一個典型黃檗宗風格的庭院。日本禪宗寺廟多為枯山水庭園,但黃檗宗庭園例外,常會有池塘等水景元素。
参拝指南
- 地址
- 京都府京都市西京區山田開キ町9
- 交通
- 阪急電鐵上桂站出站步行10分鐘
京都公車「苔寺-鈴虫寺」站下車步行5分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