浄住寺

净住寺

如今的净住寺是禅宗黄檗宗佛寺,据说它是由高僧圆仁(794-864;见小贴士)所建,当年原本属于天台宗。寺庙后来曾遭废弃,但于1261年至1264年在叶室家主的主持下再度兴起,并由高僧睿尊上人(1201-1290)重建为律宗寺院。1272年,叶室家主辞世后被供奉在这里,净住寺自此成为叶室家族的菩提寺(安葬并祭祀祖先的家庙)。寺庙的繁荣一直持续到“应仁之乱”(1467-1477)——由地方大名(日本封建时代的领主)间的争斗引发的内战,与京都的其他多处寺庙一样,这座佛寺也毁于这场战火中。1689年叶室家族重建寺庙建筑,并恭请高僧铁牛(1628-1700)将它改建为一座禅宗黄檗宗寺庙。
1661年,中国僧人隐元(1592-1673)在京都建造万福寺,开创了日本佛教禅宗教派黄檗宗。在中国,黄檗宗属于禅宗临济宗的分支,传入日本后却独立发展了200多年,最终与中国的本源宗派分离。隐元引入的思想带着浓烈的中国明代(1368-1644)印记,在寺庙建筑、服饰、丧葬仪式等方面都与日本原有宗教有着诸多差异。而其中一项重要的区别在于僧人诵经时使用的是中文。与日本禅宗的其他宗派不同,黄檗宗在念诵梵呗时还会使用“引磬”(一种钵状小铃)和大太鼓。此外,本堂(正殿)里供奉的佛像身着装饰龙纹的朱红色法衣,这也与临济宗截然不同。

小贴士
圆仁,日本佛教天台宗山门派创始人。838年,他作为遣唐使到中国求法,行游扬州、文登、五台山等地后到达长安,入大兴善寺、青龙寺学习密法,前后历时10年。回国后于854年成为京都比睿山延历寺第三代座主。他的《入唐求法巡礼行记》(4卷)与玄奘的《大唐西域记》和马可波罗的《东方见闻录》并称世界三大旅行记。

浄住寺之地

从正门到本堂(正殿)的参道两旁,种满了日本枫树和两种罕见的竹子——四方竹和龟甲竹。四方竹的竹竿细而方,柔嫩的竹笋是秋季餐桌上很受欢迎的一道菜。而龟甲竹的竹竿则粗而圆,竹节中间交替向外凸出,仿佛龟甲一样隆起。

寺庙内有两座建筑物,即本堂和方丈(住持的居所)。本堂仿照中国明代(1368-1644)的寺庙风格建造,地板是夯实的泥地。与日本临济宗和曹洞宗的寺庙不同,黄檗宗僧侣穿着鞋履进入本堂于本尊前诵经修行。正殿的后面是三座排成直线的较小殿阁,分别是位牌堂、开山堂和寿塔,里面供奉着寺院的施主叶室家族和开山住持铁牛(1628-1700)的牌位等遗物。

住持的居所“方丈”由伊达家族捐赠,通过长廊与本堂相连。这栋建筑原本是伊达家族的大名(日本封建时代的领主)的住宅,室内设“莺声走廊”(夜莺地板),一旦刺客入侵,地板就会发出类似夜莺鸣叫的响声;壁龛的墙上隐藏着一个洞,连接着非常时刻逃跑用的暗道。方丈也被用作来访者的冥想空间,它对面是一个典型的黄檗宗风格庭园。日本禅宗寺庙多为枯山水庭园,但黄檗宗庭园例外,常会有池塘等水景元素。

参拝指南

地址
京都府京都市西京区山田开キ町9
交通
京都巴士“苔寺-玲虫寺”站下车步行5分钟